评论

独家对话华强方特执行总裁尚琳琳: 出道十年,《熊出没》何以成国漫顶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袁静娴

对于《熊出没》系列,电影圈评价是赢麻了,观众圈评价是习惯了。

2024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熊出没·逆转时空》,最终票房近20亿元,成为内地影史动画片票房亚军。憨态可掬的熊大熊二,机智善良的光头强,自2014年首部院线电影上映,“熊强”三人组已相伴十年,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

如果观影仔细的观众,可以从《熊出没·逆转时空》中,观察到不少深圳元素:“春笋”、地王大厦、华强北、城中村……这部从深圳出发的动画,在十年发展后,以主人公“光头强”回到家乡打工为隐喻,又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熊出没·逆转时空》海报

流水的春节档,铁打的熊出没

《熊出没》是由华强方特动漫原创出品的领军品牌,自2012年以来累计推出12部电视系列片、2部电视电影、10部院线电影,并持续推出衍生动画系列,十余年来陪伴超2亿观众度过亲子合家欢时光,成为国产动画头部IP品牌。

没有《熊出没》,怎么能叫过年?毕竟“流水的春节档,铁打的熊出没”。自《熊出没》2017年开始定档大年初一后,便保持着每年一部春节档的节奏。这几年,《熊出没》系列的对手,从最早的《美人鱼》《西游记》《爸爸去哪儿》,到后来的《流浪地球》《热辣滚烫》《飞驰人生》,虽然类型不同,但在春节档赛道上并肩而跑。

在每年的春节档,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熊出没》是检验春节档电影的分水岭。意思是,当一部电影票房表现不如《熊出没》,意味着其票房后续很难再迈上第一梯队。

这种说法并非毫无根据。从票房数据来看,《熊出没》的单部电影票房,2014年首次上映后便获得2.47亿票房,此后一路保持稳定增长,到2024年已经达到近20亿元,屡次打破国内动画电影最高票房纪录,十部《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累计总票房突破77亿元,稳居中国合家欢动画第一IP成为了春节档的“硬通货”。

老少皆宜、适合家长遛娃的合家欢属性,奠定了熊出没的观众,即覆盖了小朋友,也蔓延到了成年人。在腾讯的一份“00后研究报告”中,《熊出没》占据了00后最爱动漫品牌排名榜首。对他们来说,《熊出没》是他们从小看着长大的动画片/电影,是童年。同时,在猫眼的观影用户画像显示,《熊出没》的成年观众占比超过27%,且逐年增加。

今年24岁的方方在春节观影完后说:“看着光头强,我偷偷哭了几次,喜欢熊出没10年了,从中学时代到开始上班,光头强的迷茫,我感同身受。”

回顾每一部《熊出没》,可以发现,流畅的故事主线,寓意深刻的故事内核,娱乐与深度并存,是其能吸引并留住观众的重要因素。每年的《熊出没》,都有一个核心主题。比如,2021年《熊出没·狂野大陆》 讲述责任与快乐,2022年《熊出没·重返地球》探索地球环保的理念,2023年《熊出没·伴我熊芯》聚焦人工智能,2024年《熊出没·逆转时空》探讨如何定义成功和人生价值抉择。

《熊出没》十周年海报

《熊出没》IP持续释放红利

伴随《熊出没》等IP崛起的,是中国动画电影。近几年,在院线上映的动画电影越来越多,《哪吒》《长安三万里》《姜子牙》……它们逐渐扭转动画电影的受众是小朋友的印象,定位转向更多成年人。

从目前已经上映或待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来看,头部作品主要来自动漫画和神话IP改编。比如,预计今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作《哪吒之魔童闹海》,筹备中的《姜子牙2》《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妲己》《二郎神》等。可以看出,中国动画电影也正乘着“国潮”的东风,深挖中国故事,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在这一方面,《熊出没》又是特别的。据华强方特集团执行总裁、华强方特动漫董事长尚琳琳介绍,《熊出没》的主角原型来自于方特自己的原创动画作品《生肖传奇》。这一点区别于其他动画电影IP。

除了动漫业务,把目光转向《熊出没》系列出品方的母公司——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强方特),一家被誉为中国文娱市场最像迪士尼的公司。

“方特东方欲晓”主题公园大门

华强方特是少有的从主题公园创意设计、研究开发、内容制作、施工建设到市场运营全产业链运营的企业,打造了10多个特色品牌、在全国投建30多座主题公园,游客量位列全球第五。

华强方特的文化科技主题公园、特种电影、数字动漫等多个业务,互为产业链的上下游。主题公园业务,起步最早、规模最大,从2008年的安徽芜湖方特开始,公司旗下投入运营和处于规划建设阶段的主题乐园超过了40座。特种电影、数字动漫等业务则与主题公园业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自有的创意院、研究院、设计院等专业机构又为其提供了创意和技术支持。华强方特财报显示,2023年,华强方特实现营业收入66.69亿元,其中,数字动漫收入5.04亿元,这使得“熊出没”IP得以持续释放红利。

华强方特官网显示,“熊出没”IP目前已经与300多个品牌达成授权合作,授权产品SKU超3000个,衣、食、住、行全方位覆盖,授权产品年销售额超35亿元。

以下是与华强方特集团执行总裁、华强方特动漫董事长尚琳琳对话内容:

屡次刷新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

记者:《熊出没》这个IP是如何诞生的?当时为何想着做这个故事?

尚琳琳:在《熊出没》之前,我们也开发了一些别的动画作品,比如《小鸡不好惹》《十二生肖总动员》等等,《熊出没》的主角熊大熊二的角色原型最早来源于生肖传奇里的配角,它们虽然出场戏份不多,但比较夸张的东北方言加表演深受观众喜爱,于是我们就想着把这几个角色提取出来,做单独的动画作品,这是熊大熊二的前身。在考虑对手的时候光头强最早是想做一个猎人,但考虑到猎人和熊之前的“生与死”关系是不可调和的,就改成了伐木工,这样就变成了伐木工想砍森林赚钱和熊保护森林家园之间的理念和利益冲突。

记者:2012年首部作品以动画片形式播出,2014年开始上映首部电影。从电视转向大银幕,不是每部动画都能成功。当时制作团队做出这个选择,是出于哪些考虑?

尚琳琳:最早的《熊出没》作品是电视动画,2012年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反响很好。次年,少儿频道邀请我们为《熊出没》做一个贺岁电视电影,我们做了一个《熊出没之过年》特别篇,片长60分钟左右,这是一个电视电影的体量,在央视获得了3.85%的超高收视率,刷新了他们开播以来的收视纪录,观众好评度非常高,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于是我们就决定尝试一下大电影。

2014年,我们同时做了两部电影,一部还是在央视上映的贺岁档电视电影,另一部就是我们的首部院线电影《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取得了2.47亿票房,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

记者:电影为何选择了竞争激烈的“春节档”?

尚琳琳:《熊出没》1-3部电影都是寒假档,做了三年后,发现寒假档和春节档连得非常近,电影释放周期不够。第四年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转档春节档。《熊出没》原本的定位就是合家欢,春节是阖家团聚的日子,理论上是适合合家欢电影的好档期。虽然当时动画电影传统的档期是暑期和寒假,但我们决定还是试一试。事实证明我们也做了对的选择,第四部《熊出没》票房取得了超5亿元的好成绩。

常青的秘诀在于守正创新

记者:常青的国产动画IP不多。在您看来,《熊出没》能保持常青,主要靠哪些因素?

尚琳琳:守正创新。守正就是保持角色的基本设定和基础世界观不变,保持幽默接地气的特色不变,让观众觉得还是《熊出没》那个味儿。另一方面,这10年来电影市场的变化非常大,观众的审美需求在不断提升,这要求电影必须要保持创新和进步。我们每年都会在故事的内容、世界观以及视觉呈现上做大幅创新,保证观众有常看常新的感觉。

比如,《熊出没》的主题是与时俱进的,它和现代生活紧密贴合。2022年上映的《熊出没·重返地球》,结合当年航天“大年”,致敬了中国航天;其次,电影中也结合大家关注的环保问题,提了地球大环保的理念。2023年,在人工智能发展火热的背景下,《熊出没·伴我”熊芯”》探讨了人工智能。

记者:从2014年首部《熊出没》院线电影上映,至今已经10年。这10年里,你们有没观察过,观众群体有什么变化?一部动漫作品,如何能同时留着这些不同年龄群体的观众?

尚琳琳:《熊出没》最早的定位就是合家欢,希望成年观众和儿童观众同时喜欢看,但不可否认的是,《熊出没》是从系列片转移过来,天然带有儿童动画电影的标签。这些年我们不断做的就是印证给观众看,这是一部同时适合儿童和成人观众的电影。去年的一个调研显示,近9成观众认可它是适合全年龄观影的电影作品。

而合家欢的电影定位,也要求了我们在故事情节创作和视觉呈现上,要同时满足儿童和成人观众的不同观影需求。儿童要求故事主线简单、流畅能看懂,成人观众要求电影内容有反转、有深度,能带来思考,其次在视效上要满足大银幕观众需求。

团队化和工业化保证每年稳定输出

记者:流水的春节档,铁打的《熊出没》。一年一部,《熊出没》如何保持稳定输出?

尚琳琳:华强方特采用的是团队化和工业化的制作方式,我们有自己的策划中心、编剧中心、台本中心、美术中心、动画中心等全套的制作生产环节,所有的故事和内容都是集体化创作,同时内部还有一个“绿灯会”的智囊团机制,所有的主创成员一起参与的团队化创作方式,来保证每一个步骤都达到优良水准以上,最后保证成片的稳定输出。

另一方面,《熊出没》虽然每年上映一部,但创作周期基本都在两年半到3年,电影是采取多团队并行滚动的方式创作和制作。

记者:在《熊出没·逆转时空》里,我们看到了很多深圳元素,比如地王大厦、光头强在华强北修手机等等,可以说是体现深圳元素最多的一部。当时在创作时,为何想到会融入这么多深圳元素?

尚琳琳:这部电影创作的初衷是光头强的一个人生选择,从角色自身来分析,一个30多岁的男人住在深山老林里,周围的伙伴大多是动物,从世俗的角度来看他可能认为自己是失败的。如果重新选择人生,他想去大城市最适合的自然是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代表深圳,这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深圳既有高楼大厦高科技,也有很多烟火气,比如大家看到的地王大厦、深圳湾、城中村、出租屋等,当把深圳的烟火气搬到电影里,很符合光头强的这个角色设定。

记者:可否提前剧透下,2025年春节档《熊出没》是否还会如约而至?

尚琳琳:2025年春节档电影我们已经在非常紧张的制作过程中,肯定会和观众们如约见面。对我们来说,每年在春节档和观众见面,是观众的期盼,也是我们的期盼。这种期盼对我们来说是压力,但更多的是动力,我们一定会如约完成。

IP与变现正向循环

记者:华强方特,被称为中国文娱市场最像迪士尼的公司。其中的三个业务板块:主题公园、特种电影、数字动漫。可否以《熊出没》为例,举例一下,华强方特是如何运作这几个板块,让他们形成很好的IP与变现的正向循环,组成产业的上下游?

尚琳琳:华强方特的各产业之间互为上下游,互相支撑。以“熊出没“为例,“熊出没”是先有动画片,动画片做了电影后,再打造成主题公园里的主题项目,比如旋转剧场项目《熊出没之变形记》、室内漂流项目《森林时光》等。此外,去年,“熊出没”主题的酒店也在厦门开业。反过来讲,早期华强方特也有一些特种电影打造成了动画片,搬到了电视台和新媒体上,比如《海螺湾》、《恐龙危机》等。

记者:除了《熊出没》,华强方特还积极培育哪些IP?

尚琳琳:除了“熊出没”的主IP外,还有专门针对学龄前3-6岁儿童的《熊熊帮帮团》,同时也有女性题材的故事,比如《赵琳的探险日记》去年已经上线第一季,《奇迹少女》系列也已经推出四季。此外,还有一个针对学龄前的启蒙科学动画《好奇时间》等。

(文中图片均由华强方特提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