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白玉兰对话” | 动画片与纪录片大师班举行:回归初心、探索可能

2024年6月28日刊|总第2397期

近年来,成为爆款的出圈“动画片”和“纪录片”人越来越多,尤其受到Z世代的追捧。同时,“动画片”和“纪录片”变现出很强的跨文化传播属性,观众通过它们了解国外的文化,也有越来越多他国的观众通过动画和记录的视野走近中国。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参与到这两个类别的创作当中。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对话”举办了聚焦电视动画片、电视纪录片等领域的大师班,邀请到国内外知名的从业者,共话创作,为年轻创作者答疑解惑。

探寻动画的多元可能

6月26日,“白玉兰对话”电视动画片大师班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中国动画导演陈廖宇,日本动画编剧、导演冈田麿里女士,法国动画制作人弗雷德里克·皮埃什先生担任嘉宾,动画导演王卯卯主持,与从业者和学生分享关于动画发展与创作的真知灼见。

创作:优秀动画的特点

优秀的动画片都有其各自的特色,但是也有许多共性的规律。很多创作者困惑于如何生产出优秀的动画作品,三位大师给出了他们各自的答案。

首先,好的动画作品能够平衡商业属性和内容质量。既需要获得商业成功,持续推进作品生产,又需要对观众有所启发,承载深刻的表达。

作为《中国奇谭》的总导演,陈廖宇认为观众需求和作者表达之间会有偏差,但是艺术作品的张力就来自于这种偏差。好的作品是能够到达观众后,还留有可能,而不是百分之百与观众契合。“这个偏差不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作品的意义。”

其次,优秀的作品需要多样化的表达。弗雷德里克·皮埃什先生认为优秀的项目需要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具有多样性文化的表达,能够将不同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

弗雷德里克·皮埃什在亚洲工作多年,曾担任《大鱼海棠》的联合制片人,并参与发行了《罗小黑战记》,推动《刺客伍六七》在Netflix上线。“我非常希望把不同的视角带入到作品之中。比如我们正在制作的一部片子讲的是1920年的法国女性,她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文化的不同声音都能够在这部作品里体现。同样我们也正在制作中国女性角色的表达。”

许多创作者在探寻创新化、差异化的风格。陈廖宇认为应当把创作思路回溯到生活根源、文化根源和价值根源。“做动画不一定在最新的动画里学习,甚至不一定要在动画里去学习,可能是文学、歌剧、戏曲或者任何感兴趣的东西,那是更广泛、深远的源头。”

第三,优秀的动画作品需要团队的互相激发。通常动画影片需要很多人共同努力才能产出一部好的作品。弗雷德里克·皮埃什先生认为信任是最重要的。冈田麿里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逢会有非常奇妙的化学反应。她作为脚本作家,和不同导演能够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多人参与能够碰撞出新鲜的东西,让IP更加个性化、避免同质化。

“大胆地进行创作、大胆地表达自己,这也是团队合作中的重要要素。”陈廖宇用《中国奇谭》的分工举例,解释团队之间如何合作,“我和所有导演怎么分工呢?我负责选你,你负责创作,我们共同负责质量。我要帮助不自信或者迷失了的导演,找回创作的初衷,回到创作原点。”

前沿:AI是伙伴

作为技术聚集型行业,动画与科技有着紧密的关联。电影是技术的产物,从开始时的黑白、无声,又经历了胶片时代,再到数码时代,影像创作已经经历了由技术驱动的数次变革。AI时代,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和心态拥抱科技呢?大师们在现场也分享了关于AI的观点。

弗雷德里克·皮埃什认为科技带来了许多新机会。他介绍了一个合作的案例。他促成了法国一位艺术家和法国著名的视觉影像机构的合作,帮助艺术家找到了最适合他的呈现质感。“但是它是有一些风险的,我们不应该把注意力完全转移到人工智能上,我们需要找寻特别的故事核心,利用人工智能来帮助我们呈现。”

冈田麿里认为AI是伙伴,“在跟团队制作的时候,有时候会有突发的灵感或者是想法,然后使用AI的技术呈现出这样的画面来。”

“AI对教育提出了特别大的挑战,我们教育的特点是给答案,而不是提问题。但是使用AI时,最重要的是学会提问题,让它帮你完成。不管我们是否接受,AI都会影响我们,介入我们,所以一定要尽早了解它、掌握它、拥抱它。”陈廖宇从教育者与创作者的双重身份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寄语:全力以赴,

等待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有很多优秀的年轻创作者来到上海电视节,希望能够获得机遇。

冈田麿里19岁时就成为了自由脚本创作者,她介绍了自己过去的经历:“迈出第一步很重要,每个公司的关注点,和你遇到的人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觉得你的东西很糟糕,但是有的地方它很喜欢你的天马行空,喜欢你的自由。所以不管哪一步,哪一个机会,都拿出自己超过100%的力量去碰撞,即便是撞了墙也没有关系,还可以换一个地方去探寻。经过不断的碰壁和探寻,有一天你的道路可能会被打开。”

弗雷德里克·皮埃什介绍了欧洲的经验,他们会举办学生、导演、制作人的交流平台,年轻才俊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制片人和导演。“年轻人不要害怕,努力把自己的作品推广出来,让大家看到。”他还谈及了自己的工作经验,他的工作机会都是靠自己的争取而来。“最差面临的情景就是对方在忙,不愿意见你,没关系,尽量保持礼貌,尽量抓住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陈廖宇认为有时候在最不经意的一件小事上,反而就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命运的齿轮就开始转动。“保持礼貌、放下面子,不要很容易受伤害,不要过度自我保护。”

跨越文化 记录时代

本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对话”电视纪录片大师班于6月26日,首次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陈亦楠老师主持这场活动。华纳探索集团的印度籍导演、制片人魏克然,中国导演萧寒,荷兰纪录片导演范·赞特沃特,BBC Studios纪实与自然历史部创意总监迈克尔·冈顿来到现场与观众交流。

“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真实、客观、深入的特点,记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递着人类文明的智慧和力量。”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彭大银发表了主题致辞中点明了纪录片的时代意义。

初心:什么是好的纪录片?

魏克然、萧寒和范·赞特沃特是本次白玉兰奖纪录片类别的终评委,他们介绍,在评审时评委的分歧很大,因为大家的风格不一,导致倾向不同。

担任Discovery探索频道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和东南亚区总编辑的魏克然至今已经监制、制作了千余部纪录片,他看重纪录片能够很好地处理挑战和困难,作品需要接地气和观众无缝连接。同时需要表现时代主题,建立代际、跨文化等之间的对话。

“通过纪录片的制作,我见证了中国和亚洲的变迁,每部片子都能够加深我们对一个主题一个题材的深入研究,同时也能交到朋友。” 魏克然已经制作了800多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1000多部关于亚洲的纪录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喜马拉雅天梯》的导演萧寒认为,“主人公、人物、故事的选择以及历史背景、社会议题是我会首先关注的。更加直观的还有情感上的触动。”《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之后,很多年轻人被修复师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打动。当年故宫博物院招聘文物修复师的应届毕业生,有两万多人报名,是平时的200倍。

作为独立纪录片制作者的范·赞特沃特认为纪录片一定要真实,需要让观影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以出色的视觉将景色和故事呈现出来。作为荷兰人,他希望能够和更大的观众群体链接。他拍摄的《牧羊英雄》聚焦于一个受到新自由主义压迫的牧羊人,反映出关于商业发展的主题。牧羊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让很多人产生了共情。

迈克尔·冈顿是本届“白玉兰奖”的入围者,也是自然纪录片的创作者。他的代表作有《地球脉动》系列,动物行为纪录片《王朝》等。虽然拍摄的是动物,但是他希望通过动物的故事,让每个人看到自己的影子。

“这是源自于古希腊的英雄征服世界,或者是在战争当中赢得胜利的理念。在我们的作品当中牧羊人是英雄,小的鬣蜥也是英雄,他们需要克服来自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压力和挑战,这就形成了一部好作品。”

纪录片是传承文化的载体,负担着自身的文化传播使命。“纪录片是用纪实的手段传播文化,发掘文化。一个普通的人,承载着一个文化使命,他的生命故事便会打动你,这种读懂的过程能够让文化冲破地域、国界。”萧寒认为纪录片是让全世界的人听得懂的方式。

魏克然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比了中印两国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带来的不同特色的创作理念。“中国很多是视觉驱动的,在中国有非常强烈的文学表达,将眼睛所见到的一切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纪录片的创作也受到了文化韵味的驱动。印度则是以说话为主,很多神话故事是口口相传记录下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宝莱坞很多电影是以唱跳为主。”创作者需要了解文化背景,通过互相交流和学习,巩固对于文化的敏感性。

探索:创造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不同国家有各自风格的作品,不同的导演有不同的创作方式,“白玉兰奖”为从业者搭建交流的平台,互相学习,探索更多创新可能。

魏克然总结了探索频道的叙事方法,“它很好地融合了好莱坞式的艺术和基于事实的记者的报道。基础是事实,结构是艺术的语言、电影的语言进行串联。

“我现在制作的纪录片就是没有主角的,我将注意力放在一群人完成故事的过程。我看了很多中国纪录片,信息是密集的,很少呈现制作人个人的角度。所以我也推荐中国年轻的纪录片导演,能够用自己的角度呈现作品,或许能够带来惊喜。” 范·赞特沃特讲述着自己最新的创作尝试。

迈克尔·冈顿发现不管时代怎样改变,大家总会回归到最传统的形式上。“人一直有新的变化,每个人和每个动物都有着自己丰富的故事。”

大师们鼓励年轻人多去创作。迈克尔·冈顿经常被问到怎么样开始在纪录片行业开始职业生涯,他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有拍过东西吗,如果你没有拍过的话你一定去拍,因为每个人都有手机,你完全可以拿起手机拍一个作品再来找我。”

范·赞特沃特也认为“我们要降低期望值,从短的作品开始,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地学习和进化。”萧寒则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那个“非拍不可”的故事。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